我与上商 纸短情长
2022-07-04
——在每一段职业旅程中找寻自己存在的意义
财务金融学院 沈爱玲
前几天收到一个毕业约10年的校友发来的消息,说她去年考上了上海大学的在职研究生。备考时她家娃还不满一岁,身体尚未恢复的她,只好在心理上不断给自己打气:“尽全力奋斗,问心无愧就好。”就这么背水一战,战胜了自己原先被未知恐惧吓怕了的心魔,一举成功上岸。
我笑侃她竟然没有“一孕傻三年”,她叹道,都是血泪史啊,白头发都冒出来了。此前一直不敢考研,把难度想得比天大,真正自己豁出去了,发现竟也天空海阔。
——想想我曾经带过的学生们,大都已结婚生子,成家立业。想想他们以前的青涩,看看现在的成熟,感觉上很奇妙又令人安心。
还有一位校友,她是我带过的2010届毕业生,她家的孩子和我家大宝一样大。你看做个“毕婚族”也挺好,孩子上小学了,她仍然像小姑娘,工作稳定体面,好多阿姨想给这个“小姑娘”介绍对象呢,我每次听她讲起来都要乐半天。我俩常常交流生活小事,她总是很老道地告诫我说一定要鸡娃,她家娃就是个鸡出来的学霸,我常感到望尘莫及。在鸡娃这个维度上,她毫无疑问可以当我的老师了。
所谓“师不必贤于弟子,弟子不必不如师”嘛,哈哈!
回忆起来,我在咱们上海商学院已经工作了16年了,应该也算得上是老员工一枚了。
刚进校的时候,学校刚升为本科不久。那时候我还是一枚刚出校门的青涩的辅导员,去餐厅打饭还享受着阿姨称呼我为“同学”的快乐,迎新时被问路,学生们喊的可是“学姐”。
我很年轻,学校也很年轻。年轻的我配合着年轻的学校一起,把规章制度尽量建设完善,把学生用心培养好。
刚从专科院校升为本科,很多同学的思维还没转变过来,对自己的要求还不是对标本科生来的。8点20 上课铃响之后,校园里走着大量穿拖鞋的学生们,手里带着早饭,优哉游哉。所以那时候我们辅导员的工作任务之一,就是抓学风建设,更明确一点,就是每天抓迟到。
我们戴上红袖章,带好签到簿,板着面孔,在各个教学楼前抓到迟到的同学就登记名字。刚开始的时候,同学们被抓得一脸懵,乖乖登记了几天,每天都有人被通报批评。后来,他们开始有了对策,要么看到我们就开始加速,以拦不住的速度一溜烟突破关卡,开心地冲进教室;要么从寝室楼出来看到我们后,转身就悄悄溜回了宿舍,愣是让我们把“抓迟到”演变成了去寝室里“抓旷课”;还有的同学更狠,登记的时候写上了大怨种舍友的名字,整出了一些“冤假错案”……以至于后来全校学生都要带学生证上课,便于我们查验照片——小样儿,让你们知道什么叫“魔高一尺,道高一丈”!
就用这种看似最“老土”的办法实施一段时间后,再配合老师的课堂点名双管齐下,学风就渐渐好了起来。
这么多年过去,现在的学生可是完全不一样啦,大清早起来,天鹅湖边都是背单词的学生,操场上有同学在晨练跑步,提前10分钟进教室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儿了。我为同学们的这些转变感到喜悦和欣慰。
在辅导员的岗位上,不知不觉就干了7年。前3年与学生同吃同住,白天是辅导员,在财金学院工作,带着自己的第一批本科生努力加油;晚上是住宿辅导员,在6号楼工作,组织楼长查寝、寝室文化建设、楼道图书馆建设等。曾经军训的时候早上5点被学生叫醒,让我给她们缝一缝开线的帽子。当时我就震惊了,原来辅导员功能如此无敌,竟然被学生当成无所不能的神一样的存在。也有半夜12点午夜惊铃,来问你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的,我后来都嘱咐学生,不要以自己夜猫子的作息,来对待一个时刻精神紧绷的辅导员,要学会先判断一下是否属于紧急事件,紧急事件我义无反顾,非紧急事件求放一条生路,逐渐做好了规矩,教他们怎么样换位思考,做好人际交往。印象中有一天晚上男生寝室搞什么表白活动,八九幢楼的学生们急急奔到现场观看,下楼的脚步声震天响,感觉楼梯都要震塌了,差点就是聚集事件,把我们几个住宿辅导员们紧张得不行,拼命去现场疏散汹涌的人流,闹到大半夜终于安生了。毫不夸张地说,每一个辅导员,都是一个有故事的人。派出所、医院、公安局、网吧、民居……这些地方我们大半夜都去过,都是为了及时处置突发事件,或者陪伴学生做好安抚工作。
后面4年,成家生娃,房子买在学校旁边,上班和下班没啥明确界限,经常觉得学校就跟家一样。周末带孩子到学校散步、玩耍、看天鹅、放风筝,很是享受。工会还组织了各种活动,前几年下班后还学了弹古筝,虽然现在已经都把技法还给了老师,但想起来那种氛围还是很开心。说起来,疫情对生活还是有影响的,我家二宝就没怎么来过学校,没有在操场上撒欢地跑过,算是一点小遗憾。
后来,感谢学校对我的赏识,我又到人事处工作了7年,换了一个职业角色,从每天面对学生,到每天面对老师。那可真是需要谨言慎行的岗位,每天都被领导教育嘴巴要严、要保守工作秘密。这和我以前天天跟学生聊天谈心的风格完全不同,我得学着快速适应新岗位的需求。工作内容的重点一是变成了研究文件:上级文件怎么说的、其他高校同级文件怎么写的、自己学校的文件该怎么出台,要不要开座谈会讨论,要几上几下听建议和意见,现有工作流程要不要优化,如何优化比较好……二是研究如何为老师们做好服务,怎样与其他职能部门合作交流,该怎么向老师们介绍新政策,如何让老师们顺利备齐材料少跑路,如何及时告知老师们来报销读硕读博的学费……人事处工作和学生口工作的相似之处在于,它们都与服务对象的切身利益和个人发展密切相关,都非常重要,都值得我们用心对待。
如今我重新回到了学生条线,看到年轻辅导员的脸庞与学生一样青春蓬勃,看到00后的孩子们有个性有礼貌还非常有想法,赞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高。以前我带过的学生,现在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着出色的表现,他们有的回母校招聘学弟学妹就业或实习,有的通过视频采访等形式,与在校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。这让我感到上商的精神在传承——教师的老带新是传承,校友对学弟学妹的帮助和指导,也是一种传承。在我的职业旅途中,也一直都有良师益友一直相伴,感谢他们指导我、帮助我、支持我,给我莫大的关怀、鼓励和温暖。将这份温暖传递,也是一种传承。
无论在什么岗位工作,我们都是学校不可或缺的一份子,是学校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。无论在什么岗位工作,我们都要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,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学校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有一点点不同。漫漫旅途还很长,我与上商的故事,纸短情长,未完待续……